毛主席约见他,因战事频繁,三年后才实现,至此他们已分别十三年
1944年12月,孙毅来到延安。当时总政治部组织部的负责人胡耀邦安排他担任中央军委干休所的党支部书记,还嘱咐他要多和老同志们谈心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
有一天,一位老干部和孙毅聊天时,压低声音告诉他,毛主席现在住在枣园。这位老同志前两天刚去见过毛主席,向他汇报了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毛主席还鼓励了他一番。他讲得活灵活现,就像亲眼见到毛主席似的。
听到这个消息,孙毅心里冒出了想见毛主席的念头。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1934年6月在粤赣军区二十二师时,和毛主席朝夕相处的那十天时光。
这十年间,我们的党、军队,尤其是我个人,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长征路上和打鬼子的战斗中,我不知闯过了多少难关,跨过了多少沟坎。
我始终相信毛主席的正确指引,深信革命一定能成功,就这样咬牙坚持下来了。孙毅有太多心里话想对毛主席倾诉。
他考虑再三,最终拿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去拜访毛主席。吃过早饭后,孙毅换上一身整洁的衣裳,独自迈步朝枣园方向走去。
寒冬腊月的延安冷得要命,可他心里热乎乎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冷。这能不让人激动吗?盼星星盼月亮的心愿终于要成真了。
但他转念一想,心里还是忍不住扑通扑通直跳,见到毛主席该说些什么?这十年里,多少战友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活着的同志也比他贡献更大,
想到这里,孙毅心里又觉得过意不去,越想越觉得不该这样,脚底下像灌了铅似的走不动道,最后还是掉头回去了。回到宿舍后,他认真琢磨了半天,最终拿定主意要给毛主席写封信说明情况。
1944年12月14日这天,正好是宁都起义十三周年纪念日。孙毅不禁回忆起当年引导他参加革命的赵博生同志——那位曾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的革命引路人。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在江西南城县黄狮渡与国民党军队交战时壮烈牺牲。毛主席称赞他是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
他还有一位老领导董振堂,以前是红五军团的副指挥,还兼任13军军长。1937年红军西征时,在和马家军打仗的过程中,董振堂英勇牺牲在了河西走廊的高台县。
孙毅总觉得自己为党出的力还不够,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幸运了。这天夜里,他坐在书桌旁,眼含热泪地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我向主席详细报告了自己从1934年长征开始到现在的个人经历,以及当前的工作和学习状况,请主席给予指导和建议。
这封信是用毛笔写的,总共写了三页纸,文字半文言半白话。通过邮局寄给了毛主席。信的最后写着日期:"1944年12月1日,宁都起义13周年纪念日"。
孙毅给毛主席写信后过了一个半月,1945年2月7日这天,他终于收到了主席的回信。当通信员告诉孙毅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信时,他激动得差点蹦起来。
他捏着信认真打量,信封是牛皮纸的,比一般信封大些,上面印着个红色方框。
红框正中央用毛笔工整地写着"孙毅同志收"五个大字,左下角落款是"于昆仑"。孙毅明白,"昆仑"是毛主席住所的代号。
他赶紧拆开信封,毛主席那潇洒豪放、刚劲有力的字迹马上映入眼帘。信中这样写道:
孙毅同志:
你寄给我的信早就收到了,今天向边章武打听情况,才知道你还在杨家湾。拖到现在才给你回信,实在不好意思!
这些年辛苦了,你该好好歇歇了。五军团有过辉煌战绩,也经历过惨痛教训,现在是时候好好总结这些经验了。
等你快在延安休养学习结束的时候,我想跟你当面聊聊,到时候记得提前告诉我一声。
向亲爱的战友致以崇高敬意!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1945年2月7日
1945年4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会议持续了十多天。在大会开始前,由于晋察冀边区党员人数较多,原本分配的代表名额不足,于是临时增加了一些代表。就这样,孙毅同志被增补为正式参会代表。
中共七大结束后,孙毅进入中央党校进修。在学习期间,他始终惦记着要在结业前找个机会去拜访毛主席。
1945年夏天,世界和中国的局势突然大变。8月15日这天,日本公开宣布投降,中国军民坚持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
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真实意图;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冒着巨大风险,毫不犹豫地乘飞机前往重庆,与蒋介石展开谈判。
延安的老百姓和战士们都很担心毛主席的安全。那时候情况确实非常危险。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国撑腰下,想要独占抗战胜利的好处。他一边忙着派兵抢占大城市,一边拼命阻止我们抗日部队对日伪军发起反攻和接受投降。
1945年10月,在抗战胜利后的关键时期,孙毅奉命从延安出发,前往冀中军区担任代理司令员。到1946年7月,组织正式任命他为冀中军区司令员。
1947年4月到7月间,冀中地区的解放军和军区主力部队一起打了清风店这场重要战役。到了11月份,他们又联合拿下了石家庄。
这一仗让咱们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彻底打通了,北平天津那边的敌人少了个重要帮手,对整个解放战争的局势起了很大作用。
1948年4月中,党中央领导机关和毛泽东主席从陕北出发,转移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
1948年5月,党中央分析当前局势后作出重要决定: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华北局。这个新机构由刘少奇担任一把手,薄一波任二把手,聂荣臻担任第三书记。
当时还组建了华北军区,由聂荣臻担任司令,薄一波当政委。这个军区管着两支主力作战部队、两个直属纵队,另外还管辖着冀中、北岳等六个地方军区。
8月中旬某天,为处理渤海军区6个县转交冀中军区的交接工作;
华北局的刘少奇书记把孙毅叫到西柏坡,安排他住在毛主席住处附近的一个院子里。由于住得近,孙毅等了十几年后,终于有机会见到了毛主席。